12月21日上午,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中共山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山西省第四届科技·人才·创新论坛”在太原召开。
本次论坛以“创新创业引领转型,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主题,采用论坛主旨演讲与沙龙对话两种形式,邀请国内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省有关科技管理、研发、应用等单位领导,围绕能源革命及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问题,探讨公共政策实务与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加强科技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及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我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主持主旨演
在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研究员李俊峰;国际信息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陈志成作了主旨演讲;省委人才办副主任张新伟、省发改委高新处副处长朱红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创新发展部负责人郭云贞、省中小企业局双创服务处处长王年平、山西智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强、山西百得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朝等就人才政策支持双创、深化转型综改、中小微企业双创扶持、科技带动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参会者还包括科技政策制定者、专业政策研究人员、学术界代表、省科协智库专家、省科协决策咨询课题承担人员、各市科协领导及决策咨询工作人员、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人员、科技型企业家代表及其他机构的代表。
李俊峰:能源革命的本质符合可持续有发展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文明民主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从联合国的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在推动发展转型。新时代发展转型体现在三个方面:增长方式转型、能源系统转型、消费模式转型。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消费增长成必然。但是,技术进步使得能源供需关系变得比较宽松,并打破了行业垄断。同时,互联网思维迫使能源企业转型,这对能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思想家的理念、科学家的创新、艺术家的品味、企业家的执著以及政治家的决策成为发展转型的五个驱动力。
世界能源转型已成潮流,低碳趋势不可逆转,能源革命的本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能源企业改革的路径,要从能源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移、从垄断经营向提供服务转移。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履行《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完善世界政治、经济和环境秩序将做出新的贡献。
陈志成:要实施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人工智能是趋势,并已上升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战略。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1月,我国全面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目前,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公共服务领域,有医疗机器人、餐厅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家庭服务机器人。
目前,多地出台政策,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实现高度自动化,“机联网”工程就是“机器换人”主要形式。“机联网”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从单机控制向多机控制,从“一人负责一机”向“一人负责多机”,甚至“一人负责一个车间”“无人车间”方向发展,大幅减少生产一线。
我认为,“人才”是人工智能的根本影响因素。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等都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途径。
张新伟:加大督查力度落实人才机制改革的相关规定
就目前来看,我省人才观念的守旧、人才环境不佳的情况广泛存在。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结合山西实际,我省也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为的就是给用人主体放权,给人才“松绑”。在《实施意见》中,考虑到我省关于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含金量的措施。此外,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配套办法,有40多个文件。我认为,从制度上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问题,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对于山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省委将加大督查力度,对于不按要求放权、或者放权不到位的部门、单位提出通报批评;将各地(市)出台的文件汇总在一起,由专家进行评价。此外,省委组织部将加大重大人才案件的督办力度,对于侵害人才正当权益等案件,省委组织部将挂牌督办。
朱红涛:我省平均每天登记1500余户双创企业
我省的双创工作于2015年开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生根,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截至今年11月底,我省双创市场主体达到207.1万户,今年新登记36.3万户,平均每天登记1500余户。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今年1到11月份,新兴产业增加值为10.4%,超过规模以上工业3.6个百分点。
双创示范基地步伐加快,目前,我省有一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即示范区学府产业园区;1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都在按照各地的工作方案在加快推进。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截至目前,省级以上的众创空间159家,省级以上的企业科技孵化器是41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23个。
郭云贞:示范区要想方设法率先创新突破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转型升级的任务很艰巨。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从理念上进行改变,这就要求从我们进行具体落实,从所做的工作一点一滴抓起。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就是为了山西的转型发展而成立的。
转型发展需要好的项目、人才和理念。为此,示范区制定了26项政策,涵盖了行政效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人才支撑、财政金融等各个方面,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治保障。示范区将政策文件中涉及企业和人才的106条优惠政策划分为普惠类、评审类和合同类等三大类,公开标准条件,设立专门政策兑现窗口,实行分类兑现落实,原则上,“国内别的开发区能做到的,示范区都要做到;别的开发区做不到的,根据实际需要,示范区想方设法率先创新突破。”
王年平:出台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中小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体。但是,中小企业缺少高端人才的现状普遍存在,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为此,我省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经省政府同意举办的省级创业沙龙、路演活动、创业创新大赛推荐选拔出的优秀项目和企业给予支持。此外,还包括对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
韩志强:我们公司是示范区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公司是示范区政策的受益者。在我看来,政府的思维和观念都在改变,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引擎,推动我们企业的发展。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我认为企业不只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我还希望,山西企业能干的事情,可以交给山西自己企业干。
王宪朝:山西现在创业创新正当时
科技的承载体是人才,人才和科技的结合才有产业。我认为山西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到来,创业创新正当时。在示范区,我们公司对照示范区出台的政策,可以申领符合条件的奖励措施。有了好的环境和政策,企业还要搞清楚,市场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不能忽略自己的主体责任,怨天尤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今后,希望山西的经济发展以科技为驱动,把真正的人才留在山西,重视本土的人才、本土的科技,用优秀的产业、企业品牌吸引山西的人才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