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控机床开始自主优化参数,当挖掘机远程诊断故障,当手术机器人精准执行指令——机械工业的“智能觉醒”正悄然改变中国制造的基因。
近日,工信部正式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这一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绘制了清晰路线图。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母机”,机械工业的转型不仅关乎自身高质量发展,更承载着为新型工业化筑基的使命。
诺云集团企策通深度解析政策核心,带您抢占机械工业数字化新蓝海!
01 目标明确:2027年半数企业迈入“智能成熟期”
《方案》设定了两个关键节点:
到2027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培育200+优秀场景化解决方案。
到2030年: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卓越工厂超500家,重点企业实现产业链数据互联共享。
这意味着未来3-5年,机械行业将迎来智能工厂建设与改造的爆发期,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迎来重大机遇。
02 四大行动:直击痛点,布局未来
《方案》部署了四大重点任务,诺云集团企策通提炼核心看点:
(1)智能装备创新:国产替代与前沿突破并进
卡脖子攻关:重点突破高速动态感知、智能传感器、驱控一体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加快工业软件云化。
整机突围:聚焦工业母机、机器人、高端医疗设备等12大领域(见下表),加速首台套应用验证。
未来布局: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产品被列为重点突破方向。
(2)智能制造普及:工厂分级改造,链式协同升级
工厂梯度培育:建立四级智能工厂体系(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支持企业从“点状应用”向“系统级优化”跃迁。
产业链协同:推动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领域龙头建设供应链平台,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
区域试点:建设数字园区,探索共享制造中心(如铸造、涂装、检测),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
(3)智慧服务延伸:从卖设备到卖“数据价值”
智能运维:鼓励装备企业搭建远程运维平台,提供预测性维护、共享调配等服务。
场景创新:重点打造智慧农场、智慧矿山、智慧医疗等10大场景,推动装备与AI深度融合。
数据掘金:建设工程机械、医疗装备等可信数据空间,探索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据交易与增值模式。
(4)基础支撑强化:标准与安全双轮驱动
标准体系:研制智能装备接口、数字孪生、智能运维等标准,构建“标准群”指导企业落地。
算力网络:推动“云边端”协同,部署5G专网、工业光网支撑数据互联。
安全治理: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管理,强化重要数据保护与应急能力。
03 场景为王:10大痛点场景给出转型“参考答案”
直击企业最迫切需求,提供可复用的改造路径:
设计环节:解决多学科协同难→搭建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应用CAE仿真优化。
生产环节:破解排产效率低→部署高级排程系统(APS),实现动态资源调度。
运维环节:降低设备停机损失→构建远程运维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预测性维护。
供应链环节:提升抗风险能力→建立弹性管控系统,动态预警供应商风险。
04 政策红利:组织、人才、国际协作全面保障
央地协同: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人才培育: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计划,培养“工匠+工程师”复合人才。
国际对接:依托“一带一路”、金砖机制推动中国智能装备“走出去”。
一台生锈的老机床,若植入智能传感器,便成为工业互联网的神经末梢;一条僵化的生产线,若接入AI算法,即可蜕变为柔性制造的生命体。
机械工业的这次觉醒,不是机器的升级,而是生产关系的重构。
诺云集团企策通观察到,此次政策将推动三个确定性机遇:智能装备国产化替代加速、工业数据服务市场爆发、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需求激增。
当数控机床开始自主学习最优参数,当工程机械通过云端共享工况数据——这些机械工业的“智能觉醒”瞬间,正悄然夯实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
本次《方案》不仅描绘了转型路径,更揭示了核心逻辑:
用数据流重塑装备价值|以标准链贯通产业生态|借场景化激活中小企业
未来十年,每一颗智能螺丝的旋转,都将传递产业链协同的脉动;每一座智能工厂的灯光,都在照亮中国制造升维的征程。
诺云集团企策通将持续解读转型机遇,深度服务装备制造企业锚定政策风口,共筑机械工业数字新生态!